2015年8月7日 星期五

潘朝陽:從東亞地緣政治看琉球


一、琉球在東亞的地緣區位
廣義的琉球群島從東北起而至西南止,包括奄美列島、琉球列島(日人稱為沖繩列島)、宮古列島及八重山列島。 此群島位於東亞「花彩列島」的中環,介於日本和臺灣之間。它東邊是太平洋而西邊是黃海和東海。其西岸是琉球海溝,即中國大陸棚的邊緣。強勁的「黑潮」從臺灣的西岸和東岸北上之後,匯為一條大脈動沿著琉球海溝北上至日本鹿兒島附近而轉入北太平洋。 琉球群島就是太平洋的洋與東海的海的分隔線,是東亞文明的東緣。它的東亞地緣關係,是南北走向的日琉關係和東西走向的中琉關係。其命運就在這個縱橫兩線的十字路口的拉鋸中而擺盪。

二、琉球在歷史中的東亞地緣政治性
就東亞的歷史政治地理言,東亞海域是歐亞海上絲路的通路,主要依附中國大陸沿海而航行,琉球群島與臺灣一樣,長期是在海上絲路的東邊境外。最早在宋元之後特別在明朝,通過商貿、朝貢、來往,琉球才開始納入東亞政治文明體系。正史中的琉球與中國的交流往來,亦是從明朝開始。 就日本言,則情況不同,日本甚早西進大陸,與中國發生文化交流,如學問僧、遣唐使,甚早吸收中國文化、思想和制度。此是橫貫路;它另外有一條縱貫路,因為日本是高緯度海島國,它要向南走去低緯度尋找陽光和資源,它順著奄美列島到沖繩列島再抵宮古列島、八重山列島,最後接觸臺灣,以臺灣做為它的南進基地,這是日本立場的琉球群島之地緣價值和事實。 與中國對琉球的態度不同,中國與琉球是文教、商貿的國家關係,但是日本對琉球卻是入侵其國土而徹底滅其國的帝國殖民主義之關係。 日本南侵和西侵是它的地緣政治的歷史實踐。西侵是經過朝鮮半島的大陸橋而入侵中國,此種地緣戰略早在明朝時代的豐臣秀吉就正式展開侵韓戰爭,但因豐臣死故以失敗告終;清朝的中國積弱,日本則脫亞入歐而強大,故能發動西向橫貫的滅韓侵華的殖民東亞大戰爭。基於同樣的大戰略,幾乎同時實施南向縱貫的殖民戰略,先控制並滅掉琉球國,再逼清朝割讓臺灣,此之後以臺灣為南侵基地,在二戰時入侵南洋群島;若依其野心,此條縱貫大戰略線要延伸到澳紐。 可以說,從十九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前葉,幾近百年的時間,琉球的地緣政治的主控者是日本,是日本向南方侵略擴張的縱貫通道。

三、現代琉球的東亞地緣政治性


當代的琉球群島的地緣政治的區位性則不是縱貫路,而是在美日安保軍事同盟關係中,成為美國對付中國的第一島鏈,也是中國突破島鏈而逼美國退回第三島鏈夏威夷的首步曲。當代的琉球已經成為美日軍事同盟反中的前緣。 二戰結束,美國在太平洋佈建了三條戰略島鏈,當年以反共之意識形態而專門對付蘇聯和中共,第一島鏈從日本開始,南連琉球,再接臺灣和菲律賓,另外北南各有一條支線連到東亞大陸的朝鮮半島的南韓以及中南半島的南越。 其時,在島鏈的每一個地點包括臺灣都有美軍駐防且有美軍機場和軍港,而琉球的美軍基地正好居於第一島鏈的中點,而且其中有宮古海峽大缺口,故對美國為防患中國東出太平洋而言,琉球的戰略和戰術位置非常重要。 隨時間演變,第一島鏈的臺灣、菲律賓的美軍已退出,加上越南已經統一,美國退出越南,因此,整條島鏈其實只從東北亞到琉球群島。這就是何以美國慫恿日本右翼政府將最靠近臺灣的與那國島軍事化的原因。 與那國島與釣魚臺、那霸形成三角關係,是宮古海峽的三角的戰略和戰術要點。因為此三點正好防守中國的戰機、軍艦、潛艦從宮古海峽出東海而到太平洋,中國軍力出此海峽一則劍指第二島鏈的關島,一則繞巴士海峽切斷美軍入南中國海的通道。

四、臺灣的地緣意義


在琉球旁邊的臺灣在此種地緣政治架構中變得非常關鍵。假設中國已經統一,則中國的戰艦、導彈、戰機可以從宜蘭、花蓮、臺東出發,馬上直攻關島,而且以臺灣守衛臺灣海峽並且側翼東海。 這就是何以美國絕對不讓中國統一的原因,這也就是何以日本帝國主義一直沒有停止支持、帶領皇民化臺奸及上百萬的日裔臺人在島內搞臺灣獨立的造反革命的最深層原因。從這個角度乃可十分清楚看到,臺獨不是中國人的內部矛盾,它其實是中國人與日本帝國殖民主義的持續性血海深仇之戰。
(臺灣師大東亞學系、地理系合聘教授)




簡報 │前往連結 

※以上言論,不代表主辦單位中華琉球研究學會立場。

本文發表於2015年8月6日中華琉球研究學會主辦之「琉球:東亞和平的鎖鑰──琉球學者與臺灣學者的對話」學術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