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7日 星期五

石原昌英:琉球諸語的衰退與復興


2009年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瀕危語言圖譜」第3版中,公布了日本瀕臨消滅危機的語言有8種;其中6種便是奄美、琉球地區的土著語言(琉球諸語)。本報告就來談談奄美、琉球語言陷入消亡的原因(精神上的殖民地化),以及最近(21世紀)琉球諸語復興(精神上的去殖民地化)的概況。


奄美、琉球地區於1879年日本合併琉球王國之後,即在新設立的學校裡推展了兩地孩童「日本國民化」的教育,並獎勵其父母學習「國語」(日本標準語,共通語)。到了1940年發生的方言論戰中,琉球人已自認為是日本人,自己的語言被視為無需繼承的語言;此種主張,顯見琉球人擬藉由「國語」來參加日本近代化的企圖。而這樣「精神上的殖民地化」狀態,一直持續到美軍統治時期的1960年代。其結果就是,奄美、琉球孩童喪失了機會,去繼承父母、祖父母所繼承的語言。譬如最近的調查就顯示,10歲、20歲的兩個年齡層當中,只有約10%的人能講當地語言。



而自2000年前後起,奄美、琉球人理解到做為確認自我認同重要因素的語言瀕危的意義,開始了當地語言的繼承工作。行政組織方面,有國、縣、市鄉村以其各自的立場在努力。國家(文化廳)方面,並非以「琉球諸語」、而是以「琉球諸方言」的認知,在進行當地語言的保存繼承。奄美地區的市鄉村、沖繩縣以及沖繩縣的市鄉村,則用有別於「しまくとぅば(shimakutoba)」方言(一種琉球語)的概念,努力維持語言的多樣性。另一方面,則有非營利組織等的一些民間團體設立,致力於上述方言的繼承保存。此外,還有一些個人、團體應用網路來參與。



從上述種種活動可知,奄美、琉球地區人們對於自己語言應該予以保存一事,正在重新積極評價。換句話說,就是發生了「精神上的去殖民地化」。



本次報告還擬介紹幾個語言保存繼承活動的具體例子,以闡示此一課題。



(琉球大學法文學部國際語言文化系教授,琉球民族獨立綜合研究學會監事)



簡報 │前往連結

※以上言論,不代表主辦單位中華琉球研究學會立場。
※日文發言稿中譯:林彩美(《戴國煇全集》整理人、中譯者)



本文發表於2015年8月6日中華琉球研究學會主辦之「琉球:東亞和平的鎖鑰──琉球學者與臺灣學者的對話」學術研討會